从2010年-2020年的十年,中超本质上就是一个房地产联赛,而俱乐部,压根不挣钱
中国的球迷,在网络打嘴炮的多,去线下看比赛的少,疫情之前平均上座率才2万多,这还是靠像上港国安恒大这种场场4万多人给平均起来的,像重庆这种地方的球队场均也只有一万多人看,以前的辽小虎和延边的上座率更低了
上座率都这么低,能去俱乐部官方商城买周边的那就更是寥寥无几了,很多球迷身上穿的,都是廉价的盗版
还有就是俱乐部溢价严重,金元时期一个中国球员在fifa上的身价只有几十万欧,结果那些俱乐部老板为了抢人(再此不点名球迷心里都有数免得有人来喷)上千万欧元的开价,薪资都已经赶超欧洲和南美的当红国脚们了,鲁能的几个边缘国脚王永珀赵明剑张文钊,这几个绑一块身价也就刚过100万欧,结果趁着金元时代反手一卖,少说赚了几千万
不是哪个俱乐部都能和鲁能一样金元时期能靠卖球员发财,不是谁都有青训营,大部分的俱乐部,看到那些土豪们买球员一掷千金,只能跟上,不跟?不跟就等着降级吧,中能就是个例子,连降两级到现在还在中乙摸爬滚打。但跟了的,跟个两年,就撑不住了,反正宣传效果也起到了,于是就破产清算解散了
球员严重溢价是一方面,还有一方面,我准备绑一块说
房地产企业的泡沫破裂+疫情+足协中性名
房产企业的泡沫一破,靠母公司的俱乐部立马歇菜,拿不到钱,供养不起那动辄上千万严重溢价的中国球员,那没办法了,直接倒闭解散各找下家吧,薪资那也别提了。像恒大那样的已经算良心了,俱乐部不管怎么说暂时保住了,以后还有没有那就不好说了
而疫情嘛,因为疫情,导致足协只能年年用赛会制,本来俱乐部就只有靠主场卖点门票补血,结果连这点血都补不了,钱是哗哗的往外花啊,母公司的钞票都是他们自己印的?他们乐意?更何况还是下面我要讲的中性名,让这些母公司更不乐意了
在疫情和房产企业的联合作用下,中超俱乐部迎来了最重要的也是把联赛推向深渊的决定性一击重拳,中性名制度。而这个制度,则是纯纯的人为的了
很多人说中性名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我不这么认为,中性名才是最致命的。要知道现在的中超最主要的就是企业宣传的舞台,你中性名,企业没得宣传了,而绝大多数企业玩足球就是为了宣传,像万达老王这种有足球情怀的老板真的不多。恒大,权健,苏宁都是以宣传为目的带资入主俱乐部的,结果呢,足协按人家头必须改名,不改不行,唯一一点的商业价值也没了,再配合上房产企集体暴雷和疫情无法卖门票一起食用,霍,那干脆别玩了,代表性的就是苏宁了,刚拿了冠军,本来就是个赔钱货,你还让改名,那你足协自己玩去吧,劳资不干了,于是苏宁选择及时止损,在找人接盘没人接的情况下(废话苏宁一堆球员这价钱外加上还不能带企业名有人接就怪了),直接解散
如果没有中姓名制度的话,那还是会有不少的企业原意进入中超的,毕竟几个金元足球的罪魁祸首房地产行业已经暴雷了,中超的门槛要低了许多,远的不说,如果没有中性名政策,苏宁和重庆是绝对可以保住的,广州城和广州现在也不会面临无人接盘濒临解散的窘境,但是呢,你足协要中性名,人家企业又不是慈善家,谁跟你玩?
没有足球氛围+房地产母公司企业纷纷暴雷+中性名+疫情无法卖门票
中超这个泡沫被戳破也就不奇怪了
顺带一提房地产这个泡沫是我们国家政策主动戳破的,像恒大这种欠了银行1.9万亿的房地产企业,实在是太恐怖了,已经到了不戳破不行了的阶段了
老王的万达算是在房地产暴风浪中安全上岸了,估计背后有高人指点吧,大连人也得益与万达的安全着陆,目前俱乐部运行的还算平稳
不过去年在一众欠薪濒临解散的俱乐部之中居然降级了,实在不能理解
最后多说一句,这个泡沫戳破了也好,正所谓不破不立,要不然足协和体育局的那些家伙们还觉着自己把中超运行的多好呢